老公动手打你怎么处理
-
中法邦
-
560
-
187 7320 5838
-
2020-08-10 15:28:35
在夫妻生活中,女方因体力等处于弱势的位置,夫妻吵架最终演变成动手时,做妻子的也会被丈夫打。妻子在被丈夫打了之后,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样面对眼前的局面,老公动手打你怎么处理?
一、老公动手打你怎么处理(《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1、偶尔暴力型:寻求长辈、邻坊和组织帮助劝诫教育
如果是偶尔的暴力,并且仅仅是因为小矛盾促发,而家庭关系依然很好的情况下,家庭暴力没有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重大创伤,受害者也只是想阻止丈夫对自己的伤害,这时可以寻求家庭长辈、社区组织如居委会或妇女组织的帮助,请他们为你主持公道,并对丈夫进行教育和劝诫。在正在遭受暴力伤害的同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可以通过报警,呼救等方式请求救援。
2、经常暴力型:通过法律诉讼解除婚姻关系
如果是经常性暴力,受害者想结束婚姻关系,且协议离婚不成时,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途径解除婚姻关系,保护自己。然而,如何取证一直是诉讼离婚一大障碍,充分的证据是法院支持你离婚诉讼请求的重要条件。广大女性朋友们在遭遇家庭暴力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为以后诉讼提供支持,一般有:
(1)报警
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报警。这样不但可以及时阻止家暴发生,而且警方的出警记录和笔录还可以成为日后“感情确已破裂”的有力证据。
(2)保留医院就诊病历。
一般遭遇家暴后要到医院就诊,此时女性朋友要将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收据以及病历保存好,作为书证,强有力的证明对方施暴事实,如果做了伤残鉴定的或是需要后续治疗的,也要及时把伤残鉴定及后续治疗的票据妥善保管。
(3)争取证人证言。
父母、朋友、保姆、邻居都可以作为证人,要早作沟通,争取让他们出具支持你的证言。
(4)保留物证书证。
基层公安机关并没有引起对家暴的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恐怕很多女性在报警之后,由于法律制度上对丈夫实施家暴的处罚力度非常的有限,丈夫在接受完行政处罚之后,反而会变本加厉的对妻子实施家暴。这也一度使得很多女性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却根本就不敢报警,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需要引起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
《婚姻法》第四十三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二、家庭暴力的证据有哪些,如何取证
家庭暴力的证据有很多,只要是能够证明有家暴的,就可以成为证据。在遭遇家暴时,一定要注意搜集以下证据材料:
1、遭受家庭暴力时,受害人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请求警察制作笔录,这个笔录就是很好的证据。
2、收集视听资料、照片等相关的证据。这类证据相对而言有点难,毕竟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是不会存在有关于家暴的照片等材料的;
3、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保管好医院的诊断书、病历、收据等相关证据资料。
4、有明显伤害痕迹的最好能通过公安部门作伤情鉴定,将鉴定书保留好。
5、遭遇家暴后有向妇联等机构投诉的,相关证据材料要保留好。
6、居委会等部门进行调解的证据。
7、如果有目击证人的,还可以劝说证人出庭作证或提取证人证言。
三、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462226748@qq.com。
推荐阅读
-
专利权和专利技术有区别吗
2020-08-13 11:22:35
-
应该如何处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
2020-12-14 17:58:22
-
宿州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认定需要什么材料
2020-08-17 16:30:37
-
孩子不是亲生的重婚吗
2020-09-23 11:17:01
-
民间借贷纠纷二审适用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规定吗
2020-09-22 17:33:30
-
合伙做生意散伙怎么分东西
2020-10-29 11:42:20
-
劳动合同期满可以直接离职吗
2020-12-28 17:15:15
-
安全管理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2020-09-12 16:48:31
-
继承法规定的放弃继承的时间
2020-09-04 11:05:04
-
【同工同酬】问:对于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的是仅限于狭义的工
2020-07-10 09: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