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是否可以额外支付其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
-
中法邦
-
991
-
187 7320 5838
-
2020-07-07 09:17:14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员工会受伤并丧失劳动能力,有些用人单位本着节约开支的想法,就会额外支付其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这样是被许可用人单位不能立即解除合同,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医疗期,医疗期结束后,再商谈解除合同的事宜。企业法律顾问就找中法邦,免费咨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
相关案例
戴女士是某高校英语系教师。2013年5月,戴女士在自己家窗台上擦玻璃时,不慎失足摔到二层楼下。虽经抢救治疗但效果不佳,戴女士成了植物人。后来经过相关劳动部门鉴定,戴女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该高校在戴女士治疗期满后,额外支付了其一个月的工资,与戴女士解除了劳动合同。该高校的这种做法合理吗?法律上有一种情况,即劳动者在工作中没有过失,但合同已经无法正常履行,用人单位只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被称为非过失性辞退。本案中,戴女士在家擦玻璃时遭遇意外,丧失了劳动能力,已经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不能正常地履行合同义务了。当然,这并不是戴女士的过错,但事实是戴女士已经不能胜任高校教师的工作了,该高校不得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首先,导致劳动者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不能是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不能与用人单位有任何关系,否则用人单位不能将其辞退。其次,劳动者因患病、负伤失去工作能力后,用人单位不能立即解除合同,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医疗期,医疗期结束后,再商谈解除合同的事宜。企业法律顾问就找中法邦,免费咨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
连线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其中一种情形就是劳动者非因工负伤,不能继续工作的。劳动者因自身原因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因订立合同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并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或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本文参考资料
《一切后果自负有法律效力吗》
维权帮/著
本文仅供交流与学习,如来源标记错误或文章格式内容错误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462226748@qq.com。
推荐阅读
-
借条上约定律师服务费的承担者是谁
2021-01-13 17:33:19
-
应届毕业生户口迁移的具体方法
2020-11-26 11:56:33
-
起诉不执行离婚协议书要多久才能结案
2020-09-14 11:44:40
-
如何判定交通事故碰瓷
2020-10-22 17:26:10
-
发票签收回执单怎么写?
2020-07-07 15:22:59
-
民法典拖欠子女抚养费多年可否追索
2020-12-24 17:12:30
-
从法律上讲代购和走私什么区别
2020-11-10 10:57:40
-
公司欠钱不还怎么办,有什么后果
2020-09-26 17:26:22
-
香港离婚财产怎么处理?
2020-08-24 10:53:28
-
酒驾事故会不会进行责任划分
2020-11-09 17: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