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 \ 不符合这个条件的,抵押合同可能会无效!
法律资讯

不符合这个条件的,抵押合同可能会无效!

  • 中法邦
  • 733
  • 187 7320 5838
  • 2020-07-07 21:19:27

     对于公司来说,因抵押物不符合法定的范围而造成抵合同无效,可能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比如公司会因此无法实现抵押权进而使得债权无法实等,因此,防控此类风险的关键在于对法律、法规的精确解读。今天,本文与大家分享抵押物不符合法律规定存在的法律风险。



案例



     2010年3月21日,A公司因为生产经营需要,与B公司签订了借款协议,约定A公司向B公司借款15万元,并签订了抵押担保合同,以某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为该笔借款提供抵押担保,同时某村民小组向B公司提供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许可证。后A公司因经营不善,无力承担该借款及利息。B公司便诉至法院,请求判令A公司偿还该借款及利息,并要求某村民小组在抵押物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B公司是否有权要求某村民小组在抵押物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以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抵押物进行的抵押是否有效?



风险识别



     抵押物是指债务人和第三人所有的,用于设置抵押权的标的物。债务人不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受偿。抵押物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的用益物权。只要是我国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均可以成为抵押物。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和第184条分别规定了抵押物以及禁止抵押的财产范围,通过明确抵押物范围来规范抵押合同的签订,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抵押物范围签订的抵押合同将被认定无效。我国《物权法》第184条明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为禁止抵押物。

     前述案例中,B公司与某村民小组签订的抵押担保合同约定的抵押物违反法律规定,抵押担保合同应属无效。另外,B公司未能就抵押物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尽到一般审查义务,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前述案例中,以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抵押物进行的抵押无效,B公司无权要求村民小组在抵押物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风险控制



     1.根据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全民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单位或其他组织、个人使用,使用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提醒公司注意,除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外,土地所有权不能抵押。

     2.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耕地属于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无处分权,不使用时,由集体收回。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以农作物和与其尚未分离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法律规定的可以抵押的“除外"情况主要是: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地的土地使用权除外;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除外;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当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的除外;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以外的财产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4.依法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是指人民法院或者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过程中查封、扣押的财产。法被监管的财产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而监督管理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其合法性处于不确定状态,国家法律不能予确认和保护,因此是不得设定抵押权的。 但是,已经设定抵押权的财产被采取查封、扣押监管等财产保全或者执行措施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比如,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权或者经营管理权的财产设定抵押权的,应当认定抵押无效;宪法规定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矿藏、水流、山岭、草原、水面、滩涂等财产,不得抵押。

     建议公司在接受或提供抵押担保时,结合以上规定尽到严格审查义务,并通过咨询专业法律顾问、律师等审核抵押物的范围,防止因抵押物不符合法定范围的规定而造成抵押合同无效,从而蒙受巨大损失。



END.



本文参考资料 陈宏义《完美的风险防范

本文仅供交流与学习,如来源标记错误或文章格式内容错误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上一篇:经济性裁员,你知道怎么操作才合法有效吗?

下一篇:还是五五分股权结构?这样设置容易导致股东冲突甚至公司解散!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462226748@qq.com。

法律咨询 快速响应
推荐律师

杨静 广东邦翰律师事务所

快速咨询